秋海棠[中藥]

秋海棠[中藥]

秋海棠,中藥名。為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秋海棠Begonia evansiana Andr.的塊莖和果。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,北至河北、山東。具有涼血止血,散瘀,調經之功效。常用於吐血,衄血,咳血,崩漏,白帶,月經不調,痢疾,跌打損傷。

入藥部位

塊根和果。

性味

味酸、澀,性涼。

功效

涼血止血,散瘀,調經。

主治

用於吐血,衄血,咳血,崩漏,白帶,月經不調,痢疾,跌打損傷。

用法用量

用量3-9克。外用適量,研粉敷患處。

採集加工

夏秋季采塊莖,初冬采果,曬乾備用或鮮用。

形態特徵

多年生草本,高約80厘米。有球形塊莖,上生鬚根。莖直立,粗壯光滑,多分枝,葉腋生珠芽,落地生新苗。葉互生,葉柄長5-12厘米,帶紫紅色;葉片斜卵形,長8-20厘米,寬6-18厘米,先端漸尖頭,基部斜心形,邊緣呈尖波狀,有細尖牙齒,上面被細刺毛,下面帶紫紅色。秋季開淡紅色花,花大,直徑2.5-3.5厘米,聚傘花序自頂端葉腋生,單性,雌雄同株;雄花被片4,雄蕊多數;雌花被片5,子房下位,花柱3。蒴果長1.5-3厘米,有3翅,其中一翅通常較大。

生長環境

生於深山水溝旁陰濕地或栽培。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,北至河北、山東。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